农业生态创新团队

团队简况

    农业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利用研究室目前有在编科技人员12名,包括研究员3名,副研究员7名,助理研究员2名,聘用科研助理3名。其中,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1人。 

团队负责人简介

    学科带头人:

    郑建初,二级研究员,中国耕作制度研究分会和中国立体农业研究分会副理事长,江苏农学会、江苏省农业环境保护协会副理事长。主持承担国家、部省关课题40多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3部。获得部、省、市级科技成果奖励8项。其中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1名,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第2名,2000年被省政府批准为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00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和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

    团队首席:

    盛婧,博士,研究员,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兼任农业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利用研究室主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生态农业技术创新与模式研发。主持国家、部省级课题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1项,制定省地方标准2项,参编专著2部。现任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苏省生态学会理事,农业部大理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学术委员会委员。

    联系方式:13675186608         E-mail:nkysj@hotmail.com 

    团队助理:

    孙国峰,博士,副研究员,农业生态与生物多样性利用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农学会耕作制度分会理事,主要从事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研究。主持省部级课题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作为副主编出版专著1部,获得授权专利9项,制定团体标准3项、省级地方标准1项。

    联系方式:13913857764        E-mail:sgf515@163.com

重点研究领域

    1.种间互作与生物多样性利用

    研究作物间套轮作和立体种养种间互作效应及其机制、农田生态功能对生物多样性利用的响应等。

    2. 生态系统养分流动与循环利用工程

    研究区域种养生态系统各环节养分流动规律与模型构建、生态农业工程布局与规模配置参数、生态农田构建与农田综合种养工程技术等。

    3. 区域生态农业模式评价

    开展区域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功能、碳氮循环利用效率与经济效应评价。

技术与产品简介

(一)成熟技术与产品

    1. 养殖场沼液农田利用工程技术

    养殖场沼液农田利用工程技术,是由农业生态研究团队自主研发,攻克了养殖场粪污水处置成本高、管道输送易堵塞、农田利用技术缺乏等难题。该技术通过“过滤网箱+防堵圈+微灌管道+分段灌溉”系统工程设计,有效地减少了颗粒物、生物膜形成以及化学沉淀对沼液管道的堵塞作用,提升沼液输送效率;提供针对不同类型养殖场不同作物的沼液施用技术方案以及配合沼液施用的化学配方肥产品,确保沼液在农田安全利用,并满足作物高产需求;同时基于作物水肥需求特征,依托自主研发的土壤测墒自动控制灌溉装备,实现了沼液和水肥的智能一体化灌溉,大大降低了沼液在农田的施用成本。该技术具有使用成本低、对农作物生长安全、资源利用效率高等优点。

    2. 稻田生态景观田埂构建技术

    稻田生态景观田埂构建技术,是由农业生态研究团队针对我国集约化农田系统生态功能脆弱、病虫害频发、农田景观单一化而研发。该技术通过在稻田田埂上混植格桑花、硫华菊、向日葵、香根草等植物,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生态功能,利用植物间搭配和区域布局设计,诱杀螟虫等害虫,并为蜘蛛等捕食性天敌提供栖息地,从而实现稻田区域病虫害绿色防控。该技术具有实施成本低、无环境安全风险、景观效果好等特点。

(二)待熟化技术与产品

    1. 沼液灌溉自动控制装备

    沼液灌溉自动控制装备,是由农业生态研究团队针对农田沼液施用量大、人工成本高的问题而研发的一种土壤湿度监测与水肥一体化灌溉的自动控制装备产品,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装备可根据土壤墒情控制沼液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沼液-水溶肥-清水”三段式灌溉。该装备的特点是灌溉水泵开闭可根据作物对土壤墒值的需求设定参数灵活调控,沼液与水溶肥灌溉量单独设定,能够满足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水肥的需求,而且成本低廉,易于操作。

代表性成果

    1. 承担项目

    近五年承担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其中重点研发课题3项、省自主创新资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累计项目经费3522万元。详情如下: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综合养分管理技术研发与应用评价研究方法(2018YFD0800105)”,266万元

(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资源优化配置与丰产高效种植模式(2016YFD0300206)”,940万元

(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稻-麦周年光热资源优化配置与优质高效品种鉴选(030021921707)”,439万元

(4)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重大项目“适度规模农牧结合循环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CX(16)1003)”,1100万元

(5)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多指标的典型水旱轮作生态环境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计量与评价(41907073)”,23万

    2. 标准、专利

(1)盛婧、孙国峰、王子臣、张丽萍、周炜,果园和蔬菜地养殖场沼液施用技术规范,江苏省地方标准,2020年立项。

(2)孙国峰、盛婧、张丽萍、王子臣、周炜、郑建初,养殖场沼液在稻麦农田利用工程技术规范(T/JAASS 1.1-2019),协会团体标准,2019年发布。

(3)盛婧、王子臣、孙国峰、张丽萍、周炜、郑建初,养殖场沼液在蔬菜地利用工程技术规范(T/JAASS 1.2-2019),协会团体标准,2019年发布。

(4)盛婧、孙国峰、周炜、张丽萍、王子臣、郑建初,养殖场沼液在果园利用工程技术规范(T/JAASS 1.3-2019),协会团体标准,2019年发布。

(5)张岳芳、郑建初、郭智、刘红江、陈留根,稻麦两熟农田节肥减排技术(DB 32/T 2083-2012),江苏省地方标准,2012年发布。

(6)陈留根、张岳芳、刘红江,稻麦两熟周年全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DB 32/T 2084-2012),江苏省地方标准,2012年发布。

(7)盛婧、郑建初、朱普平、陈留根、刘红江,农田-水体养分再利用技术规程(DB32/T 1873-2011),江苏省地方标准,2011年发布。

(8)朱普平、郑建初、盛婧,凤眼莲(水葫芦)安全高效种养技术规程(DB32/T 1874-2011),江苏省地方标准,2011年发布。

(9)盛婧,王子臣,孙国峰,张丽萍,郑建初,沼液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灌溉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 1 0227117.2    

(10)盛婧,王子臣,孙国峰,张丽萍,郑建初,一种沼液NH4+-N在线监测与安全利用调控系统及其使用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610225939.7

(11)盛婧,孙国峰,陶建平,唐金陵,林强,徐乔,一种沼液高效利用的管道系统,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40624872.5

(12)刘红江,郑建初,陈留根,盛婧,朱普平,一种利用生态塘拦截稻田径流流失养分的植物配置方法,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3103655555.1

    3. 代表性论文

(1)Wei Zhou,JiChen,Jiang Jiang,Dafeng Hui,Xin Wang,Jing Sheng,Liugen Chen,Yiqi Luo, Jianchu Zheng,Shifeng Li. Direct seeding for rice production increased soil erosion and phosphorus runoff losses in subtropical China[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9, 695: 133-145.

(2)Yuefang Zhang,Hongjiang Liu,Zhi Guo,Chuansheng Zhang,Jing Sheng,Liugen Chen,Yiqi Luo,Jianchu Zheng. Direct-seeded rice increases nitrogen runoff losses in southeastern China[J]. 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18,251:149-157

(3)Liping Zhang,Jing Sheng,Yuefang Zhang,Liugen Chen,Guofeng Sun,Jianchu Zheng. Ammonia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from different types of deep Litter used for pig rearing. Livestock Science,2016,188:166–173

(4)Yuefang Zhang,Jing Sheng,Zichen Wang,et al. Nitrous oxide and methane emissions from a Chinese wheat–rice cropping system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practices during the wheat-growing season[J]. Soil & Tillage Research,2015,146: 261-269.

(5)Ardeshir Adeli,J. Sheng,J. N. Jenkins,and G. Feng,Composting and Gypsum Amendment of Broiler Litter to Reduce Nutrient Leaching Loss,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15,44(2): 676-683

(6)Jing Sheng, Ardeshir Adeli, John P. Brooks, Michael R. McLaughlin, and John Read,Effects of Bedding Materials in Applied Poultry Litter and Immobilizing Agents on Runoff Water,Soil Properties,and Bermudagrass Growth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Quality,2014,43(1): 290-296.

(7)盛婧,徐乔,朱普平,孙国峰,张丽萍.基于分级过滤的喷灌用沼液颗粒物组成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8):212-216.

(8)王子臣,梁永红,管永祥,吴昊,陈留根,郑建初,盛婧.稻田消解沼液工程措施的水环境风险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2016,32(5):213-220.

(9)盛婧,孙国峰,郑建初.典型粪污处理模式下规模养猪场农牧结合规模配置研究Ⅰ.固液分离−液体厌氧发酵模式[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5,23(2):199-206.

(10)郭智,周炜,陈留根,等. 猪粪有机肥施用对稻麦两熟农田稻季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2013,27(6): 21-25,61.

    4. 横向项目/技术服务

    近五年主要开展的技术服务主要有三大类:(1)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方案编制,(2)优良食味稻米产业标准化提升,(3)生态农业技术的环境效益长期监测与评价。其中,生态循环农业技术方案编制共9项,优良食味稻米产业标准化提升项目2项,轮作休耕与种养结合等主推技术的生态环境效益长期监测与评价5项,为江苏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