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既是一次对土壤的“全面体检”,也是守住耕地红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也是推动和落实国家“藏粮于地”重大战略的重要保障。
江苏省土壤普查超过约6万个普查点,其中盐城就有1万多个,分在10个县(市、区)占全省的1/6,是全省采样最多,涉及面积最广的地区,而且还有其它市没有的沿海滩涂。根据要求,吴华山需要现场质控58个点,所有资料100%审核,是所有市级任务量最大的一个。从9月份以来,吴华山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盐城土壤普查工作当中去,白天现场进行指导和质量把关,晚上对各个领队上传的数据进行审核,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
对采样队进行培训。每个县的采样队都是通过招标进驻,采样领队需要持证上岗,虽然领队也通过了省级培训,但培训时间很短,且绝大多数领队非土壤学专家,所以大多数领队对于采样还非常生疏。为了提升采样领队技能,吴华山走遍盐城每一个县市,在现场对采样领队进行技术指导,为后面的采样工作奠定了基础。
进行现场质控。质控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监督,更多是及时发现和指导采样中出现的问题。因此,为了避免采样中出现较多问题,现场质控越早越好,涉及领队越多越好。由于盐城市外业采样开始时间集中在10月初,吴华山牺牲所有休息日和国庆假期,及时到盐城各个县进行第一次现场质控,为了能跑到所有县,几乎是每天甚至半天换一个县,整个国庆假期,不是在在采样点就是在去采样点的路上,及时发现和解决了很多问题,大多数领队也了解了质控要求,提升了采样技术,减少了后续采样的错误。
资料审核。相对于培训和现场质控,对于吴华山来说最为困难的是资料审核。按照省级要求需要100%资料审核,盐城有10000多个资料,而且吴华山还要审核邳州2000多个资料,一共12000多个资料要审核,占全省的1/5,整个9月底至10月底采样高峰期,平均每天近300个资料上传,最高的一天有500多个。这还是资料没有驳回的情况,由于每天有大约20-30%的资料有错误被驳回修正,一来一回重新审查又加大了工作量。为了保证上传资料日产日清,及时反馈采样情况,在整整40多天的时间内,吴华山平均日审300个资料。资料审核包括布点定位、景观照、坑位照、土样照、容重照、立地条件、施肥情况、样品重量、质控人员等等,由于照片多、数据量大,每看一个资料通常要3分钟,全部仔细看需要15个小时。由于吴华山相对比较熟练,能做到1分钟一个,但即便中途不休息,也得5个小时。由于还要到每个县进行现场质控,吴华山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不管是在办公室还是在田头,不管是在车上还是在吃饭前后,甚至在卫生间也要带着电脑,随时进行资料审核。由于晚上在线人多,吴华山早上6点就开始审核,晚上有时候也要看到12点,很辛苦,但也基本上做到了日产日清。
成立微信群及时交流。为了能更好与技术领队交流,及时反馈资料审核情况,减少资料填报中的错误。吴华山建立微信群,加入每个县负责人及所有领队。一是能及时问答,县工作人员和采样领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咨询,在咨询者快速获得结果的同时,也解决其他人的共性问题;二是经常发布在检查和审核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减少后期类型错误;三是及时发布省、市级要求和采样进度,督促各县重视外业采样工作。有了微信群,吴华山能及时有效更工作人员和领队沟通,但也加大了工作强度,每天要回复数十条咨询信息。
由于盐城市面积全省最大,采样点全省最多,在整个10月及前后一段时间,吴华山几乎每天奔波在盐城各县,审核每天上传的资料,每天工作超过14个小时。工作强度之大,已经超出身体承受范围。吴华山是马拉松爱好者,拥有超乎一般人的身体素质和抵抗力,但在如此高强度工作之下,还是感染了风寒,由于一直不能好好休息,病情加重咳嗽不止,而且后背疼痛,最后都站不住了,但吴华山在盐城现场一直忍着各种不适。回家后,晚上就一直高烧40℃,妻子和儿子架着他到医院检查,已成重度肺炎,而且影响后脊椎神经,医院要求立即住院。为了不影响工作,吴华山每天在挂水时候还在进行资料审核。在第四天扎针时候,护士对吴华山说:“你左手已经扎过三次了,都有点肿了,这次换右手吧。”吴华山说:“还是左手吧,右手还要用电脑。”护士白了吴华山一眼说:“生病了就不能歇歇,还玩啥游戏。”本来要挂水一周,但由于还要及时进行现场检查,挂水4天后,吴华山让医生开了一些抗生素,又奔赴到盐城,由于肺炎导致的脊椎神经疼又过了一周多才慢慢缓解。看到自己丈夫这么劳累,妻子也抱怨说,你就不能休息两天啊。吴华山说:“不是我不想休息,是不能休息,现在每天300个资料,我每天快一点5、6个小时能看完,但如果今天不看,两天一旦积累,后面只会越来越多,不仅是任务不能及时完成,更主要是不能及时反馈问题,影响他们采样质量和进度。”
虽然三普质控工作强度之大,但吴华山依然热爱这份工作,而且未来还有土壤剖面质控,也要参与土壤剖面采样工作。吴华山依然会把这份热心和信心维持下去,直至工作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