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创新团队在亚临界技术领域取得进展。通过团队研发的“水热亚临界转化技术”,成功将太湖藻泥转化为亚临界炭肥,为湖泊富营养化治理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开辟了新路径,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能。相关工作近日获得了央媒《农民日报》的关注和报道。
团队针对太湖蓝藻资源化难题,创新性地采用亚临界水热转化技术,通过水解、脱羧等反应将藻泥转化为固体炭肥与液态腐殖酸肥。与传统工艺相比,该技术兼具转化效率高与养分缓释特性。通过调控温度参数,产物可分别满足土壤修复与直接还田需求,实现“一技多用”。
研究表明,添加特定絮凝剂的炭肥可显著提升土壤保水能力与微生物活性,水稻生物量增加,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安全性检测显示,炭肥重金属含量远低于国家限制标准,高温处理还可同步降解藻毒素,确保环境友好。据测算,若太湖年打捞藻泥全部转化,可回收总磷 776 吨,相当于减少 43% 外源磷输入,形成 “治藻-产肥-护田” 的生态闭环。
近年来,团队在湿有机废弃物水热亚临界转化领域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主流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引用超过4000次;支撑获得多项重要科研奖励,受到了同行广泛关注。目前团队已与产业界合作构建亚临界炭肥量产系统,并持续深化应用场景拓展。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发挥科技优势,以绿色技术助力农业增效减排、生态改善。
相关报道链接:https://newapp2.farmer.com.cn/share/#/news_detail?contentType=5&contentId=212367&cId=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