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至28日,我院资环所主持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省联动)项目“南方典型农区氮磷迁移转化过程与面源污染发生及调控机制”现场展示观摩会在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顺利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张佳宝,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项目管理一处处长熊炜,江苏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和社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李汉中,南京农业大学副校长丁艳锋,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研究员刘宝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吴金水、西南大学教授倪九派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杨林章,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科技教育处副处长朱志谦,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水生态环境处三级调研员姚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农田建设管理处四级调研员罗裕峰、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副站长张莹、武进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朱小平等专家领导出席会议。项目依托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黄俊出席会议并致辞,资环所所长马艳主持会议。
黄俊对莅临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也对项目团队四年来的攻坚成果进行了充分的肯定。他表示,我院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在平台建设、团队组建、资源配置和协调保障等方面全力投入,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研究提供了坚实保障。并对项目后续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协同团队对标任务目标,系统集成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模式与规范,确保项目高质量收官;二是发挥体系优势,将项目形成的方案、产品、模式和智能决策平台等重大成果积极推广,在太湖流域等重点区域开展规模化示范应用,服务农业绿色转型;三是稳定支持核心团队,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并深化国内外合作,汇聚创新资源以提升整体效能,共同攻克世界性治理难题。朱小平在致辞中对本项目团队落地武进表示衷心感谢。他表示,武进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我院的战略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搭建合作平台,汇聚科研力量,让先进技术在武进的田野上生根开花,共同书写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熊炜对本项目四年来取得的成果给予高度肯定,要求项目成员进一步严格对照任务与考核指标,凝练标志性和突破性成果,并加强与其他项目组协作,为南方水网区和山地丘陵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科技支撑和成熟的解决方案。李汉中要求项目组下一步要系统整合与凝练项目成果,并与相关部门对接,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生态环境厅和江苏省耕地质量与农业环境保护站等相关业务部门分别介绍了项目成果结合省里相关工作的应用落地情况,并对成果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出了要求和期望。
与会专家对项目取得的成果表示充分认可,并围绕项目高质量完成验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张佳宝在总结时指出,武进示范区验证应用了项目研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置、面源污染防控决策平台及综合管控方案,构建了可复制推广的“智能监测-精准管控-智慧调度-政策支撑”面源污染长效管控与运维模式。建议项目团队进一步梳理完善项目考核指标的支撑材料,突出项目创新增量。
会上,项目首席薛利红进行了项目总体成果汇报,组织观摩位于常州市武进区新康村的南方平原水网区验证应用示范区,重点介绍展示了项目研发的稻田“种-肥-水-秸”多要素综合管控、区域灌排智慧调度等新技术、面向氮磷减排增效的系列炭矿基有机肥产品、农田退水氮磷高效拦截的矿基碳球等低成本环境净化材料、智能排水口和智能闸门等管水装备、形成的长效管维模式以及粮食高产与面源污染削减协同的综合应用场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夏永秋研究员汇报演示了项目研发的面源污染防控决策平台。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北京大学、河海大学、扬州大学、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南京宁粮生物有限公司、湖南厚霖生态环保有限公司等项目团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相关负责人、资环所相关负责人及团队成员等50余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