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农业农村部盐碱土改良与利用(滨海盐碱地)重点实验室在南京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共商实验室建设发展事宜。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其荣教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所长沈仁芳研究员,江苏省农科院副院长黄俊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易可可研究员等10位学术委员会专家出席会议,会议特别邀请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农科院原副院长梅旭荣研究员莅临指导。实验室所在学科群群主、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副所长颜晓元研究员,省农业农村厅耕地质量处、科教处、院科研处负责人以及来自院系统和扬州大学的实验室业务骨干近40人参加会议。
重点实验室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和扬州大学共同建设,实验室主任、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所长马艳研究员汇报了实验室基本情况、建设进展、2024年科技创新等工作完成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
学术委员会充分肯定了实验室2024年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和支撑行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业绩,对实验室未来的任务布局、科研攻关、成果凝练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要求实验室以国家重大需求和科学问题为导向,加强盐碱地利用的战略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实验室发展定位;瞄准盐碱地改良与利用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强化理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精密衔接,注重相关领域新技术的融合应用,在争取重大项目、培育突破性科研成果方面发力,加快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与实际应用;充分发挥实验室成员单位的多学科优势,建立合作交流机制,增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颜晓元代表耕地保育学科群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提出指导意见。他指出,重点实验室自2022年试运行以来发展快、业绩好。今年重点实验室即将迎来首次评议,这是检验建设成效、谋划未来发展的重要契机,希望实验室充分准备、突出亮点,全面梳理建设成果,力争在评议中取得优异成绩。
黄俊在总结讲话中感谢各位专家和主管部门对实验室长期以来的大力支持和提出的宝贵建议,他要求实验室消化吸纳专家的意见,认真总结分析,凝练科学问题,整合优势力量,通过身份、任务、链条的深度嵌入形成人才融合、目标一致的全流程协作,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盐碱地改良与利用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