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创新团队

团队简况     

重点围绕畜禽养殖粪污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减量化、无害化与资源化开展应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及产品开发。主要方向为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控与堆肥利用、农作物秸秆材料化。研究团队总人数19人,其中在编人员15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1项、三等奖2项,10余项技术被列为农业部或江苏省农业主推技术。


学科带头人

常志州,中共党员,二级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专家,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荣获江苏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和循环农业,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向主要奠基人和循环农业研究方向的主要奠基人之一。30多年来先后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40多项,两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次荣获中华神农奖一等奖,作为第1完成人两次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奖,发表研究论文200多篇,申请专利30多项。

联系方式:13605153756     E-mail:czhizhou@hotmail.com


黄红英,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土壤学会理事,江苏省现代农业水禽产业体系岗位专家。长期从事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研究工作,重点研究畜禽养殖污染减排、畜禽粪便堆肥以及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可降解农用容器、育苗基质块、抑草减药地膜与日光温室墙体等技术。发表论文120余篇,获得专利50多项,制定省地方标准3项。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2项,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项,南京市、省农科院科技奖4项。

联系方式:13705143806      E-mail:sfmicrolab@163.com


团队首席

靳红梅,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土壤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土壤学会优秀青年学者,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睢宁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院长,学科带头人优秀后备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和美国莱斯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养殖污染防控、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等新污染物阻控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项、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重点项目1项;发表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件(含PCT 2件),软件著作权4件,制定地方标准1项、省主推技术2项。开发畜禽养殖粪污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1套(www.cnmp.org.cn),入选“科创中国”平台。研究成果获得中华农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联系方式:15190495923    E-mail:hmjin@jaas.ac.cn


团队助理

曲萍,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19年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访问学者。近五年一直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相关研究工作,主要从事作物秸秆成型材料的开发及在农业中的应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省级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收录论文近30篇,授权发明专利4项,PCT专利1项。

联系方式:18305153163     E-mail:quping@jaas.ac.cn


孙恩惠,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UKZN在读博士,从事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高值利用研究工作,主要方向为秸秆纤维解离预处理及农用材料开发应用。主持国家/省级项目5项,发表论文(含SCI/EI)30篇,授权发明专利20件,PCT1件;参编著作2部,参编省地标1项,国家部委和江苏省主推技术5项;获省农科院科技奖二等奖1项;连续5年被评院优秀,2017-2019年院优秀共产党员。

联系方式:15050525155/025-84391205     Email:enhsun@126.com


朱宁,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有机固废好氧堆肥有机物和新污染物转化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项,以第一作者在 Bioresource Technology、农业环境科学学报等工程技术和环境领域知名期刊发表研究论文9篇,授权发明专利1项,研究成果“养殖业抗生素在养-种循环中污染风险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2021 年江苏省农学会科技奖二等奖。

联系方式:18344652600    Email:ning.zhu@jaas.ac.cn


重点研究领域

1. 畜禽养殖污染防控

针对不同养殖类型和模式,研究和开发成套养殖污染防控及粪污处理技术和工艺。重点研究养殖粪污机械化收集与处理利用、抗生素及抗性基因等新污染物阻控、重金属等复合污染控制、臭气减排等技术与产品,开发高温堆肥发酵技术工艺、智能装备与高效菌剂产品。

2. 秸秆材料化利用

针对农作物秸秆高值化利用,研究和开发秸秆农用材料化技术工艺与产品。重点研究秸秆纤维生物-机械耦合拆解、高效成型工艺技术及配套装备,开发秸秆育秧基质块、育苗器、花盆、抑草地膜、秸秆毯等生物可降解产品,形成工业化生产技术规范。


技术与产品简介

(一)成熟技术与产品

1. 规模畜禽养殖污染防控技术

(1)针对不同规模畜禽养殖,开发了粪污从源头减量、过程处理和末端资源化利用的养殖污染阻控技术体系与模式。获得养殖场粪污收集、固液分离、高温堆肥、污水固型与生态净化等授权专利8项,开发畜禽养殖场动物粪便收集机、粪便槽式堆肥翻抛机、立/卧式堆肥反应器等专利产品4件。

(2)自主研发的“畜禽养殖粪污资源管理专家”(http://cnmp.org.cn/)决策支持系统,参数完整、算法准确、访问便捷、界面友好,具备评估决策功能,为用户提供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量核算、土地承载力核算、工艺优化改进、粪肥安全利用及风险评估等服务,特别适用于生猪、奶牛、蛋鸡/肉鸡养殖企业、管理部门、环保及第三方服务企业等。

(3)系统研究了畜禽粪污多元多级处理养分及重金属的形态转化及固/液相分配特征,探明了抗生素及其抗性基因的扩散特征及其驱动机制,构建了多级处理过程的养分及重金属运移模型,研发了基于功能微生物和水热化学处理强化腐殖化的污染物阻控及修复技术与产品。“畜-沼-菜”生态循环模式被列为江苏省主推技术,为废物资源多级处理环境减排、安全高效高值利用及资源管理模式构建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2. 高温快速堆肥技术

(1)畜禽粪便超高温预处理堆肥技术:将物料先经超高温(80~90℃)预处理2~4h,再进行槽式或条垛式堆肥发酵。该套专利技术优势:显著缩短堆肥周期,节省堆肥时间,与传统堆肥相比可缩短10天以上;降低氨挥发损失及臭气50%以上,对重金属、抗生素及抗性基因联合消减效果显著,堆肥产品增产效果提高15%以上,相关技术发表论文5篇,授权发明专利2件。

(2)秸秆等废弃物快速腐熟技术:以自主筛选并优化的功能菌株为核心,开发高效腐殖化菌剂,实现有机废弃物快速定向腐殖化。该技术可缩短堆肥腐熟周期14天以上,堆肥产品腐植酸含量提高15%以上,总养分含量提高10%以上。该技术的应用规模不限,操作简便,技术经济性较高,堆肥产品应用价值高。相关技术发表论文6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

3. 秸秆高值化利用技术

(1)秸秆育秧基质块生产技术:开发出一种秸秆基可降解育秧基质块,产品适用于机插秧毯(钵)苗育秧。运用秸秆基质盘育秧,可免除塑料秧盘,所育秧苗壮秧指数高,盘根性能好,栽插时秸秆秧盘连同秧苗一起植入土中,水稻增产3%以上,节本增效40-60元/亩。目前,已与公司合作建立年产1500万片基质块工业化生产线1条。申请发明专利7件,PCT专利1件,授权专利5件。

(2)秸秆农用容器生产技术:针对蔬菜、花卉和苗木的栽培用农用容器多为不可降解塑料,通过生物机械耦合拆解、真空高效吸滤、胶黏剂施胶喷涂等工艺,制备一种降解周期可控型栽培用秸秆农用容器,该项技术优势在于:1)秸秆农用容器使用过程中无需脱钵,植株色泽形态保留完好,植物幼根无损伤且移栽便捷;2)使用周期结束后直接降解还田,环境亲和性好,同时提升土壤肥力。该项技术降解周期可控,产能高效,能够替代传统塑料容器减少环境污染。相关产品发表研究论文10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被省农委和财政厅列为2015年农业主推技术,被江苏省科技厅列为2018年度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3)秸秆毯生产技术:秸秆毯是以秸秆为原料,采用的工艺是以秸秆纤维为针刺原料,采用非织造工艺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丰富的孔隙度,且分布均匀,具有较高的面内和层间强度。秸秆经过高温发酵,无病虫害、杂草种子、虫卵、病原菌,秸秆纤维通过物理交织成毯,具有良好的阻隔性。作为基质材料可以用于生态修复、水稻育秧等,作为覆盖类材料可以用作隔热降温、果园抑草、减少水土流失等。

4. 环境友好型功能材料开发

(1)基于热解转化的环境友好型多孔炭材料创制:采用加压浸渍强化技术,通过捏合、混炼、注模成型、活化等工艺,制备出基于农林废弃物的环境友好型纳米双金属氧化物改性多孔炭材料。该产品为模塑制品,磷素吸附能力强(除磷量35~52 mg/g),机械强度高,加工成本低,技术成熟,可满足规模工业化生产。炭材料可回收再生,重复利用,主要用于城市与畜禽养殖污水处理站尾水提标处理,与地表水污染修复,吸附后的炭材料可作为土壤营养调理剂,有效调控土壤营养和微生态平衡,提升土壤活力。获发明专利授权4件,美国PCT专利1件,实审发明专利2件。

(2)基于水热转化的腐殖酸和功能材料创制:利用水热转化技术,以液体腐殖酸产率为主因素,对畜禽废弃物、秸秆、尾菜及生活垃圾等进行条件优化,制备的液体腐殖酸含量在0.7-1.1g/L范围内,在叶菜类蔬菜上施用效果与市售液体腐殖酸肥料效果相当;残留的水热炭中重金属有较高的钝化效果,且可完全降解抗生素,有利于后续安全利用;利用水热炭进一步制备功能材料,可用于污水净化及土壤修复与改良,目前正处于田间试验效果验证阶段。

(二)待熟化技术与产品

1. 秸秆基可降解膜制备技术

采用秸秆机械生物高温塑化拆解、全浆成膜、膜表面增韧技术,开发一种秸秆基生物降解抑草减药膜材料创制技术。产品优势:亩机插秧用秸秆纤维膜40kg,减少化学除草剂费用25~35元/亩,人工除草成本降低10~20元/亩。生产过程无任何废弃污染排放,是一种绿色、高效、低能耗与环境友好型稻田杂草防控方法与技术新模式,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目前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授权发明专利3项。

2. 基质生产技术

采用微好氧发酵工艺,对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等植物基废弃物进行高效转化,最终可形成适合于草莓、多肉植物、草坪、茄果类蔬菜等育苗的高腐殖质含量的系列基质产品(腐植土)。发表研究论文1篇,申请发明专利授权1件

3. 生物纳米硒肥创制

利用团队前期分离出的耐硒生防菌对无机硒进行高效生物转化,优化微生物发酵条件,最终获得物理化学特性稳定、生物有效性高的生物纳米硒,适用于果菜茶及粮食作物叶面喷施,可抑制病害、阻控植物对污染物的吸收,提升作物抗逆性和产品营养价值。发表研究论文4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件,实进入美国PCT专利1件。

4. 功能菌剂开发

利用自主筛选的高有机质降解产热、氨同化/硝化、腐殖酸合成等能力的嗜热微生物,开展高效促腐、保氮除臭菌株的高通量选育和稳定共生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理性设计,为固体粪污堆肥定向快腐提供稳定可控高效的复合功能菌剂。发表研究论文2篇,授权发明专利1件。


代表性成果

1. 重大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沼渣水热生物炭促进猪粪厌氧发酵中气态砷释放的作用过程及机理,21577052,81.2万元,2016/01-2019/12,主持人:靳红梅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畜禽粪便堆肥中腐殖酸形成对堆体氨挥发的调控机制,42077100,57万元,2021年1月-2024年12月,主持人:曹云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猪粪厌氧发酵中砷的形态转化特征及其驱动机制,21107038,25万元,2012/01-2014/12,主持人:靳红梅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超高温预处理对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腐殖化影响的机制,41701340, 2018-2020,24万元,主持人:曹云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基于密粘褶菌改性作用的秸秆-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腐殖化的驱动机制研究,51908255,2020/01-2022/12,24万元,主持人:朱宁;

(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炭基纳米硒强化厌氧砷甲基化的规律及其微生物学机制研究,2022/01-2024/12,24万元,主持人:朱燕云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载纳米蒙脱土秸秆发泡生物炭对低污染水中磷素结合形态特征研究,41807132,2019-2021,25万元,主持人:孙恩惠

(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秸秆/脲醛树脂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胶合界面表征与降解机制,21808093,2019-2021,24万元,主持人:雍宬

(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高温放线菌YT06二硫键还原酶和蛋白酶协同降解角蛋白机理研究,31700099,2018-2020,23万元,主持人:王琳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秸秆辐射接枝醋酸乙烯酯改善其流变性能的研究, 11605077,2017-2019,24万元,主持人:曲萍

(1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黄淮海集约化生猪养殖污染防治技术模式研究与示范, 2017YFD0801403,2017-2020,285万元,主持人:黄红英

(12)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固体废弃物生物降解技术与新型肥料产品研发,,2016YFD0501401, 2016-2020,419万元,主持人:常志州

(1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综合养分管理决策系统研发,2018YFD0800105-3,30万元,2018/07-2020/12,主持人:靳红梅

(1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农业面源和重金属污染农田综合防治与修复技术研发,2016YFD0801101, 2016-2020,80万元,主持人:吴华山

(1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设施蔬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环境效应综合评价与模式优选,2016YFD0201206, 2016-2020,10万元,主持人:曹云

(16)国家水专项-任务,养殖业污染控制治理技术评估与集成,2017ZX07401002-001, 2018-2020,46万元,主持人:徐跃定

(17)国家水专项-任务,太滆运河畜禽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化及高值利用集成与应用示范, 2017ZX07202004-004,2017-2020,65万元,主持人:曹云

(18)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规模畜禽养殖场综合养分管理技术创建,BE2017363,2017/07-2020/06,50万元,主持人:靳红梅

(19)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秸秆吸滤法制备生物降解农用制品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创制,BE2020335,2020-2024,200万元,主持人:黄红英

(20)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重大科技示范)项目,江苏省蔬菜产地土壤生物复合污染调控技术创新与科技示范,BE2022788,2022/07-2025/06,300万元,主持人:靳红梅

(2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密粘褶菌预处理麦秸对麦秸-猪粪好氧堆肥腐殖化的促进作用及其驱动机理,BK20180301,2018/07-2021/06,20万元,主持人:朱宁

(22)江苏现代农业(水禽)产业体系粪污处理创新团队,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JATS(2018)261/(2019)405,2017-2020,90万元,黄红英

(23)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一类项目,基于产地环境污染减控的蔬菜安全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CX(20)1011,234万元,2020/07-2023/06,主持人:靳红梅

(24)江苏省农业自主创新资金重点项目,利用农作物秸秆制备水稻育秧基质块关键技术研发与产品创制,CX(19)2003,2019-2022,120万元,主持人:黄红英

(25)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绿色低碳免塑水稻育秧模式构建关键技术研究,CX(23)1034,2023-2026,150万元,主持人:黄红英

2. 重大成果奖

(1)200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畜禽养殖废弃物生态循环利用与污染减控综合技术”,第二完成单位,第二完成人:常志州

(2)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畜禽粪便污染监测核算方法和减排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第二完成单位,第三完成人:常志州

(3)2017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畜禽粪便环境污染核算方法和处理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第二完成单位,第三完成人:常志州;第十四完成人:靳红梅

(4)2019年度中华神农奖二等奖,“农作物秸秆区域全量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第一完成单位,第二完成人:黄红英

(5)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养殖场沼液污染防控与安全利用技术”,第二完成单位,第四完成人:靳红梅

3. 标准 

(1)黄红英,常志州,管永祥,梁永红,吴昊.畜禽养殖粪便集中收集处理技术规程.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600-2013

(2)黄红英,常志州,管永祥,梁永红,吴昊.稻麦农田沼液施用技术规程.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558-2013

(3)徐跃定,常志州,管永祥,黄红英,梁永红,吴昊.养殖场污水生物净化处理技术规程.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 2603-2013

(4)常志州,管永祥,黄红英,梁永红,杜静,吴昊.养猪场雨污、粪尿分离技术规程.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604-2013);

(5)常志州,黄红英,唐双凌,孙恩惠.生物可降解育苗容器技术要求.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277-2012

(6)徐跃定,常志州,叶小梅,沈明星,杜静,王海侯,施林林. 水葫芦高温堆肥技术操作规程.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1872-2011

(7)常志州,靳红梅,杜静. 蓝藻高温堆肥技术操作规程. 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 2275-2012

4. 主推技术 

(1)常志州,黄红英,石祖梁,王飞. 区域秸秆全量利用技术模式,2017年农业部主推技术

(2)常志州,黄红英,武国峰,孙恩惠,徐跃定. 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2016年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主推技术

(3)黄红英,常志州,孙恩惠,武国峰,曲萍,徐跃定,张建英. 秸秆制备花盆技术,2018年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主推技术

(4)黄红英,常志州,武国峰,孙恩惠,徐跃定,曲萍. 秸秆块墙体构建日光温室技术,2018年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主推技术

(5)黄红英,常志州,吴华山,靳红梅,徐跃定. 畜禽养殖废水固形及资源化利用技术,2016年江苏省主推技术

(6)常志州,黄红英,武国峰,孙恩惠,徐跃定. 秸秆块墙体日光温室技术,2016年江苏省主推技术

(7)靳红梅、常志州、黄红英、马艳、叶小梅、杜静、曹云、吴华山、徐跃定. “畜-沼-菜”生态循环模式,2016年江苏省主推技术

(8)黄红英,武国峰,常志州.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秸秆块日光温室技术,2015年江苏省主推技术

(9)黄红英,常志州,孙恩惠.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环保生态可控降解的营养钵技术,2015年江苏省主推技术

(10)黄红英,孙恩惠,曲萍,徐跃定,曹云,吴华山. 秸秆制备栽培基质与容器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21)》——30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1)黄红英,孙恩惠,曲萍,曹云,吴华山,徐跃定. 秸秆墙体技术,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目录(2021)》——30种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2)黄红英,孙恩惠,雍宬,曲萍,张晶,徐跃定,王秋君,曹云,陈玲,孙倩,刘建. 育秧基质块,2021年水稻绿色高质高效物化技术产品推介名录。

5. 代表性论文

近五年,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计50余篇。

(1)Hongmei Jin(靳红梅), Sergio Capareda, Zhizhou Chang*(常志州), Jun Gao, Yueding Xu(徐跃定), Jianying Zhang(张建英). Biochar pyrolytically produced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s for aqueous As(V) removal: Adsorption property and its improvement with KOH activation.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4, 169, 622-629.

(2)Hongmei Jin*(靳红梅), Demin Yan, Ning Zhu, Songhe Zhang, Mengjie Zheng. Immobilization of metal(loid)s in hydrochars produced from digested swine and dairy manures. Waste Management, 2019, 88: 10-20.

(3)Hongmei Jin*(靳红梅), Renato O. Arazo, Jun Gao, Sergio Capareda, Zhizhou Chang. Leaching of heavy metals from fast pyrolysis residues produced from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of sewage sludge. Journal of Analytical and Applied Pyrolysis, 2014, 109: 168-175.

(4)Hongmei Jin*(靳红梅), Caiyun Xu, Jing Du, Huashan Wu, Hongying Huang, Zhizhou Chang, Yueding Xu, Lixiang Zhou. Distribution of sulfonamides in liquid and solid anaerobic digestates: effects of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and swine manure to rice straw ratio. Bioprocess and Biosystems Engineering, 2017, 40(2), 319-330.l

(5)Zhu, N.(朱宁), Zhu, Y., Kan Z., et al. Effects of two-stage microbial inoculation on organic carbon turnover and fungal community succession during co-composting of cattle manure and rice straw.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1, 341: 125842.

(6)Zhu, N. (朱宁), Zhu, Y., Liang D., et al. Enhanced turnover of phenolic precursors by Gloeophyllum trabeum pretreatment promotes humic substance formation during co-composting of pig manure and wheat straw.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15:128211

(7)Zhu, N. (朱宁), Zhu, Y., Li, B., et al. Increased enzyme activities and fungal degraders by Gloeophyllum trabeum inoculation improve lignocellulos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during manure-straw composting.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1, 337:125427

(8)Zhu, N. (朱宁), Gao, J., Liang D., et al. Thermal pretreatment enhances the degradation and humification of lignocellulose by stimulating thermophilic bacteria during dairy manure composting.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0, 319:124149

(9)Zhu, N. (朱宁), Jin, H., Ye, X., et al. Fate and driving factors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in an integrated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system: From wastewater to soil.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21:137654

(10)Zhu, N. (朱宁), Jin, H., Kong, X., et al. Improving the fermentable sugar yields of wheat straw by high-temperature pre-hydrolysis with thermophilic enzymes of Malbranchea cinnamomea.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2020, 19:149

(11)Enhui Sun(孙恩惠), Guangfu Liao, Qian Zhang,Ping Qu(曲萍), Guofeng Wu(武国峰), Hongying Huang(黄红英)*. Biodegradable copolymer-based composites made from straw fiber for biocomposite flowerpots application.  Composites Part B, 2019,165:193-198

(12)Ping Qu(曲萍), Yuncong Li, Hongying Huang(黄红英)*, Jianjun Chen, Zebin Yu, Jun Huang, Hailong Wang, Bin Gao. ,Urea formaldehyde modified alginate beads with improved stability and enhanced removal of Pb2+, Cd2+, and Cu2+.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396):122664

(13)Yun Cao(曹云), Jidong Wang, Hongying Huang(黄红英)*, Enhui Sun(孙恩惠), Clayton Butterlyd, Yueding Xu(徐跃定), Huan He, Jing Zhang(张晶), Zhizhou Chang(常志州).  Spectroscopic evidence for hyperthermophilic pretreatment intensifying humification during pig manure and rice.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9(4):122-131

(14)Ying Huang(黄莹),Danyang Li(李丹阳), Lin Wang(王琳), Cheng Yong(雍宬),Enhui Sun(孙恩惠), Hongmei Jin(靳红梅), Hongying Huang(黄红英)*.  Decreased enzyme activities, ammonification rate and ammonifiers contribute to higher nitrogen retention in hyperthermophilic pretreatment composting.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7(2): 521-528

(15)Tengfei Xia(夏腾飞), Hongying Huang(黄红英)*, Guofeng Wu(武国峰), Enhui Sun(孙恩惠), Xiaochen Jin, Wanying Tang* . The characteristic changes of rice straw fibers in anaerobic digestion and its effect on rice straw-reinforced composites.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8(121):77-79

(16)Zengyou Wu, Kun Peng, Yin Zhang, Mei Wang, Cheng Yong, Ling Chen, Ping Qu, Hongying Huang, Enhui Sun*, Mingzhu Pan*. Lignocellulose dissociation with biological pretreatment towards the biochemical platform: A review. Materials Today Bio, 2022, 16: 100445.

(17)Enhui Sun, Yue Zhang, Cheng Yong, Ping Qu, Hongying Huang*, Yueding Xu. Biological fermentation pretreatment accelerated the depolymerization of straw fiber and its echanical properties as raw material for mulch film.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284: 124688.

(18)Enhui Sun*, Yanyang Zhang, Qingbo Xiao, Huayong Li, Ping Qu, Cheng Yong, Bingyu Wang, Yanfang Feng*, Hongying Huang, Linzhang Yang, Charles Hunter. Formable porous biochar loaded with La-Fe(hydr)oxides/montmorillonite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phosphorus in wastewater: process and mechanisms. Biochar, 2022, 4: 53.

(19)Cheng Yong(雍宬), Keke Du, Enhui Sun, Ping Qu, Hongying Huang, Yueding Xu, Mingjie Guan. Advanced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phase and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biocomposite pots prepared from straw fibers and the resin with enhanced degradability by keratin. 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23, 203 (1): 117089.

(20)Zhu, N.(朱宁), Long, Y., Kan Z., et al. Reduction of mobile genetic elements determines the removal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during pig manure composting after thermal pretreatment.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23, 387: 129672

6. 横向项目/技术服务

近5年来,围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料工厂化生产及生态循环农业等接受委托研究、咨询或开展技术服务。先后承担了第二次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江苏)畜禽养殖产排污系数监测、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点(生猪)产排污环境监测项目、国家基础性长期性监测任务等项目。编制了多项区域循环农业发展规划、秸秆综合利用规划、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区域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案、村镇垃圾分类协同处置方案制定、养殖场区粪污处理工艺与农田利用技术方案等;与地方政府共建了循环农业产业研究院,围绕区域养殖废弃物高效资源利用及管理、秸秆基料化和肥料化利用、耕地质量提升、农产品优质高效等方面开展产研合作。积极参与村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与光大环保能源(沛县)有限公司开展长期合作,推进县域分类垃圾肥料化和能源化利用。自主研发的畜禽粪污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www.cnmp.org.cn)向社会免费开放,在线使用超过2000人次,创新研发的秸秆类物质快速腐熟功能菌剂、腐殖质增效和新型功能材料阻控污染物技术等先后在省内外规模化养殖场、有机肥企业和环保公司等推广应用,为常州宏宝、南京沃优、江苏领航、广德龙德、荆门志远等企业提供商品有机肥工厂化生产技术服务;

受农业农村部生态总站委托开发秸秆育秧基质盘和秸秆地膜等生物可降解秸秆农用产品,与海门红杉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沃凯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秸秆基水稻育秧基质块”进行了产业技术开发与转化,产品在省内外进行了大面积推广与示范应用,深受水稻种植大户及企业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