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11年,依托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本实验室主要围绕长江下游中原地区农业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集成示范工作。实验室依照“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机制运行,致力于推动区域农业环境领域科研资源的共享与利用,建设国内领先的农业环境交流与研究平台,构建“分工协作、学术自由、资源共享、人员流动、动态考核”的协同创新机制。
    实验室研发场地近3000m2,有稳态同位素质谱仪、气质联用仪、微生物鉴定系统、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差分全球定位设备、原子吸收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设备共计51台(套),仪器总价值1397万元,所有仪器设备均共享开放。重点实验室在南京(六合和汤山)、镇江、苏州、宜兴等多处拥有试验与技术研发基地。
    实验室现有固定工作人员42人,其中研究员13人,副研究员17人,助研及其以下职称人员12人。每年培养博士后4-5名、研究生7-8名。

实验室主任:杨林章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
1.  农业面源污染防控  主要负责人:薛利红研究员
2.  生物多样性农业利用  主要负责人:马艳研究员 邵洪波研究员
3.  气候变化与农业气象防灾减灾   主要负责人:石春林研究员

学术委员会
主任:蔡道基
副主任:沈其荣 朱昌雄
委员:杨林章 申双和  梁永红  周冬美  傅庆林 吕卫光  李学德  严少华  常志州  黄俊  艾玉春  石春林
秘书:薛利红

在研课题:
   2017年度重点实验室新上课题32项,国家级16项,省部级7项,总经费2300余万。
 
课题名称 课题来源 主持人 经费(万)
水稻土铁氧化物还原与氮素硝化过程耦合的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 何世颖 63
反硝化作用对生态沟渠氮削减的贡献及机理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周贝贝 25
冬小麦拔节孕穗期低温胁迫过程中内源生长素的应答机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张传辉 25
大豆苗期磷高效相关性状的遗传解析及新候选基因挖掘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宁丽华 25
大豆GmMCU1基因响应盐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徐照龙 24
健康微生物区系防控西瓜枯萎病机理及其特有优势菌群定向培育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孟天竹 21
增氧联合施用有机肥对设施土壤氮素转化及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吴云成 24
太滆运河种植业氮磷减量减排及资源化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 国家水专项 薛利红 360
种植业污染控制治理技术评估与集成 国家水专项 杨林章 278
滨湖城市河道截污及岸带修复技术与示范 国家水专项 张志勇 150
集中居住区清洁(新运小桥浜)建设与综合示范 国家水专项 张迎颖 344
藻粉高效资源化技术研发及应用 国家水专项 韩士群 245
农田氮磷径流流失污染与防控机制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何世颖 159
南方中稻系统碳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增碳栽培途径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侯朋福 80
氮磷污染负荷削减技术适应性研究与模式构建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马艳、王秋君 73.55
苏北设施蔬菜栽培土壤专用有机肥产业链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 省自主创新 马艳 200
糖类根系分泌物对西瓜枯萎病的影响及氮素调控机制研究 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 任改弟 15
淮北稻麦优质丰产高效集成与创新示范 省重点研发 樊平声 20

获奖情况:
    “沿海滩涂高效渔-农技术体系创制与应用推广”2017年度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沿江农区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2017年度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主推技术:
    “南方水网区农田氮磷流失治理4R集成技术”入选2018年度农业部的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论文与专利
    2017年发表论文70篇,其中SCI/EI论文32篇,其中一区论文4篇,二区论文12篇,IF>5.0的5篇。出版英文专著两部,参编英文专著两个章节,共计30万字以上。申请专利37件,授权专利15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

技术服务:
    2017年累计签订技术合同23份,合同总金额 700多万元,到账纯收益 329万元,人均收益连续4年增长。